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金良浚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
院长金良浚介绍
金良浚现任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曾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任职。
金良浚是我国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上世纪在我国党刊《红旗》杂志发表为决策服务的“现代思想工厂”文章。金良浚担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规划学院客座教授,历任三家学术刊物编委和四家学会理事。金良浚曾前往空军政治部、中国科学院干部学院和11个省自治区干部研究班讲课。
金良浚主持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科技部和北京市发改委、市规划委等50多项研究项目。金良浚主编和编著39本书籍。专著《咨询概论》是我国最早出版介绍智库与咨询业的书籍,《科技日报》发表书评,该书获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协原主席钱学森好评推荐。金良浚担任常务副主编的《现代管理》丛书,由我国知名专家、学者编著,荣获全国图书“金钥匙” 奖二等奖。金良浚主要著作还有《世界名城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北京节水型社会战略研究》、《北京水文化与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学》等,前两册获得北京社会科学二等奖。
金良浚多次获美国、瑞典、丹麦、英国等国大学邀请,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考察访问48个国家100多个城市。主持《世界城市信息库》的编写。
创新、勤奋、务实、坚韧,是金良浚长期以来的作风。金良浚注视城市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利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创造,在城市发展领域取得了好的业绩。
《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发表采访金良浚的长篇报道。
金良浚被评为“2014中国改革十大创新人物”、“2020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企业家”。
金良浚在美国白宫
城市国际化论坛上讲话
与香港立法委员会议员何钟泰
简 介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成立于1984年,有38年历史。本院是从事城市区域发展领域的规划研究的智库,法人机构。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内大街45号。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运行38年,社会信誉和口碑好,多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各行业各领域研究多项重大规划研究任务,深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研究规划领域的智库品牌。
研究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全国中小城市、区县和开发区,为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提供区域战略规划、开发区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健康旅游文化产业、名城古镇保护改造、生态环境规划、水务水资源、招商引资咨询等规划、政策研究和智库服务。
研究院有较高层次的专家团队,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39位厅局级领导担任本院专家委员会、顾问等职,专家委员会225名成员中86位为国家级专家。
院长金良浚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金良浚主编、编著出版39种图书,主持50多个规划研究项目,考察国外100多个城市。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发表了采访金良浚的长篇报道。由国家发改委系统评为“2014中国改革十大创新人物”、“2020中国经济十大创新企业家”。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运行38年,规划、研究积淀丰厚。业务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主持完成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科技部委托13项国家级咨询研究项目,250多项市级咨询研究项目,主办100多次论坛与学术会议,以高质量成果获得广泛好评。
金良浚院长访谈内容
1、你觉得当前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未来城乡规划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我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生存环境的改善、产业经济水平的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
一,这一历史时期,抓好2856个县城(旗、区、市)的规划发展
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已有一定规模,当前要提升特大城市辐射力,发展县城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但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仍然比城市居民较低。不少农村地区很难吸引专业人才和社会投资,农村青壮年外流带来的空心村等问题应尽快改变。
二,强化产城融合发展思路
长期以来,我们的城镇化模式较为粗放。城镇建设无产业支撑,有的开发区、城区只有产业,产业园区填鸭式的铺开,缺少城市服务功能。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生活服务设施,这就是产城联动,融合发展。
三,古城镇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古城镇、旧城镇的保护改造,是我国一个历史时期重大任务。
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在更高层面上展现出人类生活的文明,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古老而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参与未来竞争的王牌,成为城市最大的“软实力”,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象征。
要将文化遗产的传承持积极态度,变成文化产业。
1规划建设北京“大中轴线”, 南中轴规划是首都未来规划希望
南延段指从永定门至南苑地区的中轴线段落,是北京未来发展形象,将为京城发展预留各种功能,体现“北京南大门”作用。中轴线宜上收下展,轴线向南部的延伸,最终融入两带间的绿楔之中。
2建议将圆明园规划建成高水准的国家遗址公园,并建成大型生态型国家公园
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留存下来的皇家园林遗址。圆明园还拥有5200亩水域和林木草地,应充分利用规模宏大的园林生态资源优势,融古建筑遗址、生态、文化为一体,建成大型生态型国家公园,为北京市民提供一个大型生态环境良好的游览休憩场所。
2、您对城市发展规划的理念有什么样的战略思考?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形式。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作为城市工作者,应当秉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
我认为,以人民为中心,应当是新时期城市工作的总揽。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始终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目标追求,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舒适感、愉悦感、获得感。城市规划应尊重人的需求,城市建设要特别重视有温度的人性化尺度,老城区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新区建设也要注意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中应有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确保教育、医疗、公园、广场、文化设施等公共空间的优先配置。
一是要展现国际视野。城市发展的规划研究,应当借鉴国际上现代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和设计思路,打造具有引领性的现代化未来城市,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要紧扣国家战略。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乡村振兴、碳中和、数字经济等顶层战略,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应当落实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复兴大蓝图。
三是要有全局思维。近年来,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顶层设计,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城市发展规划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融入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全域大格局。
3、你主持的研究院成立至今取得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我研究院38年来,编著出版城市发展领域50多册书籍,630期咨询内刊,组织高层论坛和改革研讨会30多场次,主办城镇管理和香港大学合作培训城市管理干部67期,培训万人以上。
对国家社会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一大批城乡发展规划研究成果,推进我国城市区域良性发展。
“十三五”以来,研究院为20多个省市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承担260项规划研究成果,包括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
一是编制“十四五”“十三五”规划
天津和平区、河西区、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北京东城区、北京丽泽商务区、河北定州、山东枣庄市、四川都江堰、江西九江市、郑州开发区秦皇岛市经开区、新疆昌吉高新区“十四五”“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是编制乡村振兴规划
河北省石石家庄市、沧州市、正定县、鹿泉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完成河北省、大连市、吉林四平市、松原市、昆明市、内蒙阿拉善盟、四川广元市、大连市金州新区委托的一批新型城镇化规划,还承担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三是编制开发区产业规划、旅游文化和大健康产业规划
北京文化中心实施路径规划研究、金融聚集区文化发展建设研究,北京通州文化旅游区主题公园产业研究。广西自治区委托的广西打造旅游强区研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委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委托世界旅游城市组织发展模式、出境游趋势、旅游危机处理研究。
天津市、静海区、福建漳州市委托天津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和健康产业发展实施规划。
四是开展名城古镇与文化遗产研究
北京市发改委委、规划委、住建委委托北京古都风貌保护与旧城改造研究、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研究、北京城市中轴线规划和实施重点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价体系研究、首都文化中心功能优化的规划策略分析、北京公共艺术与城市雕塑发展中远期规划、北京文化遗产活化研究、首都古都风貌保护机制研究、北京旧城保护与人口疏散政策研究、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提高首都文化国际影响力研究、首都老城保护改造重大项目实施评估。北京市水务局委托北京水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北京水文化遗产研究。
4、你觉得创新对开展城市发展规划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创新和改革,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
创造性地工作是我显著的个性特点。
学会从国家、社会大环境条件与个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工作。我一生的实践,是坚持创新,习惯于创造性地思维和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我曾对近百家政策研究机构的专业结构组织专门调查,研究决策研究人才的品德素质,从决策科学化这个当时十分重要的课题入手,研究了我国决策体制如何完善的思路,编著了《咨询概论》一书,《科技日报》曾为该书出版发表书评。这书,对我国当时咨询业的兴起、科学决策体制的建立产生一定促进作用,这本书也获得著名科学家、当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的推荐。
组织建设部、首都高校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专家,编著出版了《城市管理学》一书,我任主编,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现代城市管理知识的书籍。
近年由我主编的《世界名城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一书,对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编著、主编出版的图书,都从新的视角创造性地拓宽了相关领域。我研究院几十年来,在住房制度、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工作经验的重要体验是:创新+改革,配合国家的改革实践不断创新。
创新是打破思维定势,是城市发展规划研究的核心和灵魂,这对开展城市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也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水平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水平。在城市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
5、当初是什么样的初心让您走上了创业之路
一位工程技术人员,从决策科学化研究入手,到专业从事为城市发展决策服务的智库工作,奋斗几十年,这是我的初心。
现代科学技术有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各个学科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彼此渗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纵横交错的系统。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城乡规划通常是理工科即自然科学范畴,而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是社会科学范畴。如我们承担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人才,包括环境工程、化工能源、污染治理、碳排放、资源利用、区域规划、产业经济、数字化改造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我们国家的决策研究体制,所谓智库、脑库、智囊团、思想工厂,上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各部委所属的研究机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有关资源、能源等研究机构等,下至各省市政府部门研究室和经济社会研究机构,他们都从事为重大经济、政治、社会问题进行研究,这是我国决策研究体制中的主体。在西方国家,民间咨询研究机构发挥了很重要作用。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建院38年来,主要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研究成果。决策研究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咨询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
6.您觉得做过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担任一个为政府部门决策服务机构的组织工作者,是国家改革开放带给我的宝贵机遇,我很热爱这个职业,愿为这一领域奉献个人的一点智慧与能力,忠于智库的服务工作。
结合工作实践,我个人编著、主编出版39本书,也算是一点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一分微薄力量。
我研究院为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委托的200多项规划研究项目,对地区城乡发展提供规划与政策咨询意见。
我曾对国外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历史经验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我考察五大洲48个国家100多个城市,搜集了大量城市规划的资料与图片,筹建了国外城市信息库。应出版社约稿,花费几年的业余时间,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介绍世界城市旅游资源的丛书—《世界之旅》丛书,共24册,这也为我国人民前入国外旅游和国外城市考察提供了工具书。国外城市信息库的建立,也是我研究院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